(我们为《终身幼儿园》写的译者序)
本书译者是一对夫妻,儿子7岁,女儿2岁。由于我们都做过程序员,在儿子上小学后,我们就开始让他学Scratch。一方面是在外面上课,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家里教他。很快我们就发现,我们和外面的教学风格迥异:他们更在乎的是孩子今天掌握了什么命令和语法、达到了什么样的编程能力、能编出什么样的程序;而我们则喜欢和孩子一起讨论“你今天想编点什么?”,然后跟他一起来编,他有不懂的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最后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今天这个程序好玩吗?”
孩子更喜欢我们这种教法,而且神奇的是,我们这种教法,孩子的进步和掌握的技能也不比外面差。
(Scratch,很好玩的~)
当然,缺点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但是,我们本来就喜欢跟孩子一起玩,包括Scratch对我们也是新东西,和孩子一起探索也其乐无穷。毕竟,育儿的目标并不是他最终有多少才能、财富,而是我们和他相处的这个过程。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也是一样。我们更看重的,不是他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这个过程在帮助他变成什么样的人。
埃里希·弗洛姆在《我有vs我是》[1]中认为,人有两种生存方式,一种是“我有”,即尽可能多地占有东西,从物品到技能、名誉、时间(不朽)……另一种是“我是”,即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