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祖琪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技术》是机器人工程专业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核心课程之一。本门课程围绕专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调试、工作站设计与仿真能力,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机器人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保证线上授课与线下授课等效同质,课程团队积极进行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优化教学方法,保证线上教学与线下等效同质。
一.线上教学方法
(1)采用OBE教学理念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本课程内容设置以项目教学为主导同时采用理实融合、微课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授课过程以“项目引导”、“理论讲解”、“虚拟仿真实践操作”和“展示与评价”四个环节开展理实融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师操作结合学生共享屏幕演示操作,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基于“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注意营造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氛围,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下面以工业机器人机床上下料工作站仿真系统为例进行基于OBE教育教学理念的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依托的教学设计:(2)项目式教学
本课程基于OBE教育理念注重从实际需求出发,反向设计所需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反馈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进、优化。本课程结合企业实际应用要求,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典型的激光切割工作站、搬运工作站、机床上下料工作站、雕刻工作站作为项目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讲解离线编程与仿真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经过实践与改革,本课程设置项目载体及知识点如下:
(3)深入开展理实融合教学模式
考虑到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以项目教学为主,增加更多实践环节,采用理实融合教学模式,打破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壁垒,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动手能力。
为了更好实现理实融合教学模式,本课程线上授课采用“超星一屏三端”。通过超星平台发起“共享屏幕”在课堂进行详细的讲解与演示,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到操作方法。在教师讲解知识点、演示操作方法后,学生即动手进行操作练习,期间通过学生端的“共享屏幕”,教师能够及时指导学生操作。深入开展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基于“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再适当运用超星平台中的主题讨论、问卷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注意营造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氛围,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深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指导方针。教师利用课下时间,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二、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1)课前视频资源整合
课前教师积极结合网络资源录制视频课程。提前将课程配套资源以及授课ppt等资源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观看教材配套视频以及腾讯课堂教学视频,做好课前预习。
视频配套资源
公布腾讯课堂网址及上课要求,教材配套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