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如今社会上对编程类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目前社会上程序员数量已经有几百万之众,且每年也有新增50万左右的计算机软件类大学毕业人员。
但我国金字塔顶层的编程人员数量缺失很严重,所以也开始重视编程教育,现在不仅有“少儿编程”启蒙课程,甚至有人还建议将“编程”纳入中小学主要学科课程,列入中高考升学考试体系。
建议将“编程”纳入中小学主要学科课程的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他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可以说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级人物了,他的建议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杨杰还建议从符合人工智能、元宇宙、自动驾驶等面向未来的产业方向入手,优化调整编程语言的选择、学科重点内容模块的设置。将编程思维嵌入数学、手工、工程等各学科课程,引导学生运用编程思维解决各学科任务,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发展“互联网+编程教育”,加强AI人机双师、VR/AR虚拟教具教学等新型交互式模式推广,促进优质编程教育资源共享,并基于学业大数据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建议和指导方案,提升编程教育普及效率和发展质量。开发汇聚各类优质数字化编程教学资源,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和应用对象……
如何看待:编程上升为中小学主要学科课程,列入中高考升学考试体系?
鉴于我国目前的编程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对于以后在编程方向发展的学生来讲,中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编程课程还是很有意义的,并且编程课程作为有兴趣的孩子的体验延伸也非常的好。
但是个人认为将编程纳入中小学主要课程,列入中高考升学考试体系可能并不合适。
首先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科目繁多,初中生要学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美术、音乐、信息与技术、体育等13门科目。高中生选科后也要考6门科目,且难度提升,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还是都比较大的。
如果编程升为主要学科课程,势必会压缩其它科目的学习时间,且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学生很难将每门科目都学精。即使有在编程方面突出的学生,也容易因其它科目的拖累而考不上好大学。
此外很多科目只要纳入升学“考试”,容易“应考化”,让编程从一个拓宽孩子兴趣爱好的事情,变成了孩子、家长们内卷的因素。我国的中高考教育目前不培养创造性,也不培养实践能力,只培养做题家。
事实上大家也都知道,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都用不到多少中学知识,到大学时很多理工科专业目前也用不到什么编程知识,编程知识只对一部分理工科专业有用,似乎没有列入主要学科课程的必要。
其实编程课程作为与美术、音乐、体育类似的兴趣教育还是蛮不错的,以“特长”学科的方式进入中小学升学体系或许也是一个选择。有编程兴趣或特长的孩子升学时可侧重编程课程成绩,无编程兴趣的孩子也不影响其它科目的学习。
延伸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年美术招生计划:共59人,附、年录取分
我国大学本科校友院士人数排行:吉大、浙大稳前4,兰大也不差
教育部直属大学人均预算排行:浙大第4,交大领头华五
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共50+所强校,吉大、湖大稳居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