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数人为实现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70年来,德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天,在这个砥砺奋进的新时代,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实干创业的典型人物,他们的出现正如一个个音符,在富饶的中华大地上谱写出一曲壮丽乐章。正值国庆之际,大众网德州特推出“对话奋斗者致敬70年”报道策划,讲述德州市为城市发展建功立业、在平凡岗位上不懈奋进的普通人的故事,展现人民群众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在全市进一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向祖国献上深情的祝福!
19年记满30本笔记“车床操作迷”钻研技术保障能源安全
“对话奋斗者致敬70年”系列报道之六
□记者武红鹏通讯员刘爱顺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机床操作工熊新荣
记者在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见到熊新荣的时候,他正在操控着一台足有9米长,3米高的“大家伙”进行生产。“这台大机器可以生产各类石油勘探开发所用工具设备零部件,与精装车间里的其他同类型机器相比,因为它是五轴联动高精密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精密度上高了很多,可以生产更加复杂的零件,但操作起来也更加复杂。所以对我们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车工、铣工、钻工和电脑编程都要精通才行。”熊新荣告诉记者。
聊起熊新荣,说他是德州人不算准确,说他不是德州人更不准确。年,熊新荣从湖北老家来到了德州,成为了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德州大陆架公司的一名车床操作工,这一留就将近20年。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由于在校学习的质量检测专业和实际的车床操作工作不对口,为了能更好地掌握技术,他就一直利用中休和周末的时间加班加点练习,钻研资料,利用设备空闲的机会用边角余料反复练习。
熊新荣帮同事检查新生产出的零件标准
年他又利用引进和操作数控车床的机会,自学了编程知识。数控车床的操作面板和说明书内容全是英文,给自学带来了很大压力。英文看不懂,他就对着英语词典一个词一个词的“翻译”,直到把操作程序全部烂熟于心。几年的时间,他成为了车间的“全能”技术骨干,各种高难度的加工任务都是由他来完成的,车间里的工人都知道“有啥难题找小熊,准没错!”
年,公司引进了一台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由于熊新荣对专业技术掌握的比较全面,操作的重任就理所当然的落在了他的身上。自那时起,熊新荣就开始了与这台“巨无霸”日夜相伴的日子。
由于程序设置比较复杂,操作一个零件起码需要上百个编程步骤。为了保证操作程序的正确性,每一步操作他都是目不转睛地紧盯着操作台,一个零件生产完成,他更像是洗了个澡。“那段时间真的是没日没夜地进行测试,白天不能耽误生产,晚上回到家就做程序调整参量,因为刚开始使用这台机器,做完一个程序怎么也得四、五个小时。”熊新荣说道。
熊新荣向记者展示他使用新机器做出的金属“断臂维纳斯”
源于他的坚持和不懈努力,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熊新荣已经能够熟练操作这台设备了,“巨无霸”成为了他最锋利的武器。熊新荣介绍说,使用以前的老机器需要五六天才能生产出一套的内嵌式卡瓦悬挂器,放到现在一天就能生产出三四套,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产品的品质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在熊新荣的家里,有一个专门的柜子,柜子里放了一摞荣誉证书,大大小小的加起来有20多个。在这一摞证书旁边,还有更高的一摞,那是30本工作笔记,里面记录了零件信息、数控程序、工艺工装、刃具夹具、加工注意事项等。他说,“对于我,这些笔记可比荣誉证书重要多了,因为这才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都在里面。”
正是因为他对本职工作的用心,多年来创新成果无数。他设计的内嵌式卡瓦加工工艺技术,实现了一次装夹,加工成型的攻关目标,解决了内嵌式卡瓦加工成形工艺的技术难题,荣获中石化工程技术研究院重要贡献奖,打破国外同类型工具的垄断,创造了上千万的经济效益,也助力大陆架刷新了多项国内固完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