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职场就像围城,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总是以“墙外”的视角羡慕着“墙内”的世界,而也许你的生活也出现在别人的梦中。希望“互联网坊间八卦”能成为一个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台。
今天,笔者给大家分享一位20届应届生秋招的遭遇。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应届生最原始的求职生活状态。希望这些“干货”能让你认识到不一样的秋招。
求职和考研一样,都必须拉长战线,掌握技巧,做足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呈上自己总结而成的一个求职框架,并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对每一个模块进行阐释,当然,对于有坚定目标和规划的同学,框架中的部分方法可能并不适用。
一、初入茅庐,海纳百川
初入大学,迷茫在所难免,大多数同学选择加入了学生会、社团来丰富校园生活。这个阶段,并不需要关心考虑求职的问题,要做的事情就是学好通识课程,保证成绩不能太差(不要提成绩无用论,好学校高绩点是简历的牌面,绝对的加分项)。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刚开始并不会接触很深入的知识,基本是C、C++等编程语言。这时大家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真正喜欢什么、以后想做什么,因此,只需要“海纳百川”,多向老师、学长提问请教(如果这时认识了好老师和优秀的前辈,会对你帮助很大),多接触尝试各种编程语言、技术框架、专业知识等,推荐上B站搜一些视频教程,比起啃书学要轻松得多。
这个阶段,不需要也不建议对某一技术过于执著,毕竟计算机领域很多技术是相同的,开放学习也会轻松有趣一些。
关键词:开放、求知、好问、尝试
二、兴趣使然,纵横交贯
在接触并学习了很多知识和编程语言后,你已经有了浅层学习很多零碎知识的经验,学习新知识也会更加迅速。
这个阶段是你提升最快的时候,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你要做的是自然地从知识库中挑选出较感兴趣的部分(比如某一编程语言),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纵),同时,继续保持开放,接触更多的新知识,并把那些相关零碎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横)。但是,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关键的硬课程即使没有兴趣,也要认真去学,算法思想是要跟一辈子的。
听起来比较抽象,但实际面试和工作中正是这些零碎知识可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面试Java岗位,必不可少会涉及到网络、算法等知识,工作中也经常会用到一些算法的思想来解决一些常用问题(像滑动窗口、布隆过滤等)。
我推荐大家选择比较容易上手和产出的语言和技术框架来做深层次的学习,能够做出作品,增加兴趣和成就感。毕竟大多编程语言都是相通的,语言只是工具,思想才是武器。
关键词:兴趣、由浅入深、串联
三、有的放矢,十年磨剑
如果在上阶段已经对某个语言或知识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使用起来得心应手,那本阶段要做的就是要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兴趣市场需求薪资),做到有的放矢。确定目标的时机很重要,切忌过早或过晚,大学时间短暂,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迷茫和折返。
定好职业目标后,要根据职业堆积打磨自己的技术栈,这是一个十年磨剑的过程,重在坚持。首先要有个“好胚子”,确认职业相关的技术栈,不走弯路。推荐上网搜下大互联网公司(Java阿里美团、C++腾讯、Go/Php字节跳动等)对某岗位的技术要求,比如Java岗一般会要求过硬的Java编程、数据库、网络、设计模式等技能,相应的技术栈可以是:Java、MySQL、Redis、Linux等等。确定大致的技术栈后,要对每一项技术进行系统的学习,推荐读一些经典书籍,比如Java可以看核心技术卷I、权威指南等等。
要进大公司,不能仅止步于“会用”,而是要“巧用”、“精用”和“深挖”。比如MySQL要去了解底层的数据结构和调优,Spring框架要熟悉底层设计模式和依赖注入原理等。如此,你的简历就多了“技术栈”等内容。
关键词:目标、坚持、精读
四、学以致用,宁静致远
不止针对计算机技术岗位,互联网公司的很多其他岗位(如产品、运营)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学校的课本知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创新部分还是要靠学生自驱动,真到找工作的时候,简历空白,没有项目,是极大的劣势。
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边学边做,否则极易遗忘。最开始可以按照视频教程做一个简单的Demo,后期可以挑选自己的Demo进行包装,比如添加功能、技术优化等等,尽量做出完整的作品,并用这些作品去完成课程设计、参加竞赛、申报科创项目、申请专利软著等等。这样你的简历就多了“项目经历”、“竞赛奖项”等内容。
在正式找工作(大三暑假开始,即秋招)前,必须去找一段目标岗位的实习,有相关校招数据表明,入职头条的员工中50%都在头条实习,网易员工中有超70%的同学都有实习经历。实习就像正式员工跳槽一样,不是非要一步登天,第一段实习经历没必要要求太高,但是一定要契合目标岗位,能够学习到工作经验、实践技术知识。不用担心自己水平不够,在面试中能更快、更针对性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复盘后能得到更快速的成长。现在也有很多帮助大学生找实习的正规平台,比如“牛客网”、“实习僧APP”或企业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