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高等教育,让迷茫的一代获得动力和方向

白癜风怎么得 http://pf.39.net/bdfyy/zjdy/160824/4943370.html

h

注:从做教学设备,到做学生工程培训,我经历了12年,在深圳打拼了19年,经历很多。当下实体企业老板都很苦比,有很多社会和商业环境的因素,其中高校的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不适合当下企业的需要这一现实问题也是重要的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很多迷茫,特别是在二本院校,缺乏企业需要的技能要求和学习能力。大学生应该是有价值的群体,不应该按价格来衡量。如何让青年人从入大学的热血激情转变成好奇心再到喜欢学习的内在转变,是高校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下面的文章是我培训学员写的一篇心得,让我对当下的大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分享各位。

开拓视野,做喜欢做的

《大学生的迷茫》

一、大学生到底迷茫在哪?

1)不清楚本专业在职业中的定位。

3)不清楚自己在本专业的优势。

4)不清楚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

5)不清楚自己将来的目标和理想。

二、大学生迷茫的原因?

1)对所处大学抱有就业优越感。

2)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得过且过。

3)自律能力弱,不能抵制新事物的诱惑。

4)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不能有效利用时间。

5)没有清晰的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

6)自信心不足,性格内向,心理素质差。

三、怎么避免大学生迷茫

1)认真学好学校安排的每一门课程,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2)要善于分析自己和了解别人,吸取别人长处,补足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

3)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书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4)要善于同别人交流,与别人分享经验,互相帮助、互相提高。

5)建立自信心,大胆的尝试自己不会的东西,别怕出错。

6)多参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和学校的区别,让自己不断适应社会。

7)给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断朝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努力。

初入大学的学生无论是意料之外进入学校的,还是胸有成竹步入大学的,对大学都充满了憧憬。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更多的是迷茫,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去干什么。

大学生可以大致分为四类:游走于各大社团的学生会成员、不分节假日三点一线的学霸、争坐后排浑浑噩噩的学渣,最后就是积极努力但相对平庸的中等生。以下我将从这四类就我所见做以分析。

1.学生会成员

一般来说,能够学生会长期工作的学生情商都挺高,但是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中等,凭借实践分数他们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上。这类学生性格一般都很活泼,善于跟别人打交道,喜欢“群居”,不喜欢“独处”。但这类学生一般不适合搞学术,性格浮躁,对学术的兴趣也不是很大。举个身边朋友的例子。

朋友A性格开朗,刚开始进入大学就“出类拔萃”,主动组织班上同学参加院里的各种会议,主动跟辅导员搭话,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班长,成了学生会成员。他很精明能干,做事能够把握分寸。朋友很多,一般应酬比较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去参加各类活动。凭借广泛的交际圈,他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到了考试的时候,他会复习较短的时间,然后找班上学习好的同学划重点,顺利通过考试。他清楚自己以后要干什么,知道挂科对找工作的不利,所以他会想尽办法让自己通过考试。他自己也不喜欢埋头苦学,学习时静不下心,不喜欢搞学术。对于找工作,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对职位的定位很明确,最后他收到了北京的一家企业的offer,从事行政方面的工作。并短时间内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留在北京,转正落户。

2.学霸

学霸分两种,一种是除了好好学习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的人,他们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习惯了高中式的学习状态,最终他们会选择考研或者保研。另一种是明确自己以后要干什么的人,他们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最终考入心仪的大学继续深造,或者进入理想的单位。学霸一般都很低调,不喜欢出风头,服从班级安排,但也绝不打乱自己的计划。在别人都出去玩的时候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朋友B,他是一个对自己未来有明确规划的人,高中的时候没好好学习,到了大学一年级,他说自己的目标是考上清华的研究生。大一的时候就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他清楚自己以后要干什么,清楚自己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对他未来有帮助,他假期也从不闲着,每个假期都会做和家教类似的工作,他大一时学习成绩很好,班级第一。他没有像大家一样跟风似的参加学生会,而是参加了电子设计协会,数学建模协会(初入大学的学生,很少知道自己参加那个协会会有助于以后的找工作,考研)而他很清楚。大二他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他参加了数学建模,学校科创大赛等。大三,他想保研,他又参加了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西门子大赛等,为保研他做了充足的准备,最后被成功保送到东北大学。

3.学渣

很多学生上大学没有什么规划,加上自己不自信,一开始就不敢抛头露面,一直这样下去,渐渐地就成了学渣,慢慢的也就变成的“老油条”,不求上进,经常挂科,沉迷游戏。我周围的这类学生,基本上都是属于自卑型人格,沉默寡言,有事儿憋在心里,不满意别人的地方也不说出来,没有什么存在感,很多事情不上心,不会提前规划事情。

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极其不清楚,并且会有一种依赖感,以为是个本科生一定能签到工作。找工作也不会提前准备,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也没有规划,不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找工作也很盲目。

4.中等生

中等生不管是在哪方面,其实一直都很努力。但是困惑最多,犹豫最多的也是中等生吧,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哪里,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争取一下,努力一下。最后却不是最优秀。目的最不明确的也是中等生,不是说不优秀,只是没有发掘自己的潜力在哪里,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变化巨大的也是那些中等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将会大展宏图,因为本身自己是很愿意努力的,很有上进心的,第二种就是没有定位好,发展越来越差。最渴望改变的也是中等生,笼罩在学霸的阴影下,也没有游刃有余的社交经验,缺乏明确的定位,缺乏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

朋友C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一直都很积极努力,没有哪方面特别优秀的,学习的时候很努力,周末也很愿意跟朋友出去玩。毕业他找了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他挺喜欢编程的,在公司发展也很好,薪水也不错。朋友D也算是中等生,成绩中等,朋友挺多,属于那种很容易就能交到朋友型的,很会照顾到别人的感受。但他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哪里,同样也签了软件工程师,但他发现不适合自己,但也没辞职,一直在努力,今年四月份离职了,跳槽也没准备好,也没有足够跳槽的资历,情况窘迫。

个人经历

大学一年级,由于个人高考发挥不是很好,但被兰州理工大学所接纳,既来之则安之,并没有对大学有着抵触情绪。但对于自动化专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稀里糊涂的选择了这个专业。初入大学,学院安排了专业介绍的讲座,从中了解到女生不容易找工作,好在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不错,我依然踏实努力的学习。大一的课时不是很多,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参加了很多社团和学生会。因为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导致不清楚参加哪些社团有利于自己的学业,有利于以后的发展。我参加了CAD协会,乒乓球协会和青协,“完美的”避开了电子设计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等专业相关协会。虽然也学到了知识和经验。但还是有点后悔,如果多一点儿对专业的了解,我想以后我也不会认为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会很难,导致连参加这些协会的勇气都没有。学习之余,我还担任班级干部,加入学生会、入选党支部。通过在当中的历练,收获也很多,但是对自己的职业也没有任何规划,最困惑的是我这个专业学出来会从事怎样的工作?

大学二年级,大家对学业慢慢的松懈了,有些人专注学习,有些人专注参加社团,有些人渐渐地开始产生厌学心理。而我还是专注于学习,在课外之余我参加学校的科技创新大赛,当时我还不太明白科创的重要性,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完成了最后的结题。大二因为有了选修课,我选修了学校的职业规划课,对于这个课程,当时老师讲的有点浅薄,讲了礼仪方面、面试技巧、找工作的整个流程,对我来说也是颇有收获。我还是学生讲师团的部长,学生讲师团是负责学校有关职业规划等讲座的安排,双选会的布置,还有针对工科女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安排。在大二我也迅速扩展了自己的交际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人际圈子的好坏也关乎着我未来的发展,所以我很重视这件事情。我的圈子学习成绩都不错,唯一不足的就是,大家都没有参加专业相关比赛的念头,没有想通过参加这些比赛来提高自己,或者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究其原因是从心底觉得有点难度,怕自己做不好。

大二的时光转瞬即逝,学院安排了专业理论课,学的都是基础课程,电路,模拟电子基础,数字电子理论,电机拖动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很多专业课程都安排了实验课,但由于没有工业现场的操作,很多原理都只是基于理论课本上。在制度方面,学院不在向之前那样严格要求我们了,因此出现了诸如逃课等的问题。大二我觉得有意义的是讲师团活动的安排和组织、科创的设计过程、专业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以及学校安排的金工实习,在这些过程中自己慢慢了解了将来自己可以去做怎样的工作,同时也顺利的发展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当然最困惑的是学的这么基础,五花八门,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梳理,这些知识对自己将来是否会有帮助?

大学三年级,专业课业逐渐增多,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逐渐增多。困惑也在增多,我明白自己所学尚浅,又对自己没信心,不敢参加这些大赛,又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所以在大三下半学期的时候,我选择了休学一年。休学的这一年我感触颇多。首先,在工作方面,我发现没有本科毕业的学生,企业似乎认为他们没有基础,也没有能力,不会像本科生一样安排工作,只能是一个实习生;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基本都是底层工作,生活单一无聊。虽然以前假期的时候做过家教,做过服务类的工作,有了这些工作经验,我也学会了很多,理解了很多。以前的想法很单纯,很理想化。经过一年的磨练,不管是心理素质方面还是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工作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理解和改变。最深刻的还是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要积极自信,要努力学习等等。

大学三年级下半学期以后,经过一年的休学我明白了很多,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我明白了参加比赛对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的优势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克服了参加比赛的心理障碍。所以休学回来后,我把重心放在了学业上,同时参加了全国西门子智能挑战大赛挑战自己,其实比赛完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最后我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很后悔大学一年级参加了对自己提升不是很大的社团和二年级无所事事的迷茫。当然我也明白了学历和能力的重要性,后来我就认真备战考研,很可惜没能如愿。

大四,我没有盲目找工作,从学院了解到知元创新科技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创新型高端技术企业。我觉得这是一次机会,因此毫不犹豫的选择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提升自己,掌握过硬的本领,希望能在将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以上,是我的大学经历,有遗憾,有困惑,也有成就。另外,我觉得学院安排的不合理地方:首先,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没有达到真正实习的目的,大家仅仅花了两周时间去工业现场参观了,并没有上手操作,当然,这也是因为安全性考虑。其次学校的课程安排的不太妥当,大四我们的课程还有很多,比如智能控制,过程控制,数据库,工程理论等等,无法和考研复习做权衡,考研的学生没能好好学习这些课程。还有对于外界的信息获取度,学生获取信息受限。原因是各方面的,包括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学院的宣传力度,以及外界媒体的宣传力度和方法,导致不能及时掌握主要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