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计划让孩子学习少儿编程的家长都见过这样一张图:
结果就是,无论家长是不是程序员,懂不懂编程,最后的结果都无奈地指向了花钱求助于各种编程培训班。
少儿编程学员的年龄在3-18岁左右,根据年教育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来看,-年,我国3-18岁人口约为2.36亿。也就是说,在未来可能会学习少儿编程的孩子,有这么多。
而根据年IDC发布的《年全球软件开发人员和ICT技术工人估算》显示,我国程序员人数在万左右,其中还包括业余爱好者。
尽管近年来程序员人数增长更为迅速,与学习少儿编程的孩子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在这其中,能教孩子的家长更是少之又少。
难道家长真的帮不上忙吗?除了辅导班,家长还能怎么教孩子编程呢?
NO.1主动帮助孩子搜集信息,做规划
家长不会编程,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呢?当然不行!
作为家长,第一步就当然是帮助孩子做好攻略,防止踩坑:孩子对编程真的感兴趣吗?孩子目前适合学哪种编程语言?选择哪个编程培训机构?线上还是线下?要不要参加竞赛?
有关这些问题的具体答案,欢迎大家翻阅往期《编程百问》寻找答案~
孩子能不能学好编程,与家长的功课是否充足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信奥竞赛圈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封为“乖神”的邓明扬,在天赋和努力背后,更得益于“乖妈”和“乖爸”井井有条的家庭分工。
爸爸是军事和指导员,负责与孩子进行思想层面的沟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鼓励,状态不对时及时调整。妈妈则是情报员,主要负责收集各类竞赛、升学、择校的相关政策与信息,为孩子带来具体的学习指导。而邓明扬,则只需要专心于学习和比赛。他们有井井有条的分工,互相合作,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共同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家长不懂编程,那就从帮孩子做规划入手吧。
NO.2教不了知识,教思维
少儿编程并不是要从小培养程序员,对于孩子来说,培养编程思维就是编程课的主要目的。什么是编程思维呢,简单来说就是在面对问题时需要用到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发散思维等。
我们常常把编程思维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拆、整、析、改。
具体来说,“拆”就是遇到问题,先将大问题先拆分成一个个好理解、可执行的小问题。这就需要具备化繁为简的能力。
“整”和“析”可以一起来看,就是通过分析发现重复规律并迁移使用的能力,这里面涉及的重点能力就是抽象能力。
而“改”则在于,编程算法中会涉及处理很多“与”、“或”、“非”等逻辑用语,这也导致在编程中,没有差不多就可以,只有对和错,一旦错了,就会有bug。所以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逻辑训练。而想要修复bug,则需要抽丝剥茧般调试程序,直到运行成功。这个过程也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耐心和抗挫能力。
这样的步骤不仅存在于编程,也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一位程序员爸爸就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假如你问孩子,我们开着一辆卡车去送货,途径一个限高2米的隧道,但车子连货物总高2.05米,怎么办?现在的孩子很聪明,巴拉巴拉就给答案。
把货搬下来,分几次运过去重新排列货物,让它不再超高给轮胎放一点气,降低整体高度把隧道改高一点硬闯过去试试绕道……
但你听完,心里头肯定很乱。如果能分解梳理一下,问题就一目了然。
所以,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井井有条地处理做作业、日常起居等每一件小事,帮助孩子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NO.3和孩子一起学习
现在网络资源的获取这么方便,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得很多免费的编程学习资源。对于想要入门学习变成的人来说,买书来看、通过免费网站学习,都是不错的选择。
就像《父与子的编程之旅:与小卡特一起学Python》这本书,就非常适合家长和孩子共同来学习python课程。
书中的Warren和Carter父子以Python语言为例,详尽细致地介绍了Python如何安装、字符串和操作符等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条件语句、函数、模块等进阶内容,还讲解了如何用Python实现游戏编程。语言生动活泼,叙述简单明了,还编排了很多卡通人物及场景对话,让学习者在轻松愉快之中跨入计算机编程的大门。
而且,在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家长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和孩子一同解决,不仅创造了难能可贵的亲子时光,家长的学习状态和也会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学习榜样,激励孩子养成好学、爱学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受益终生。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