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2日—1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南昌大学举行,由唐开强同学任项目负责人的南京大学“大山里的孩子在编程——科技星火计划公益服务团”斩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总决赛金奖。
团队介绍
●项目负责人:唐开强
●指导老师:陈春林、古公亮、汤扬、陈力立、吴蓉
●参赛队员:来自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等院系及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的14名同学:王岚、李心悦、吴秋怡、柯兴萍、傅汇乔、李茂霞、王鑫鹏、刘一戈、李瑞雨、于佩鑫、陈腾飞、帅奕航、赵越、芮家琪
●项目简介:“大山里的孩子在编程——科技星火计划公益服务团”以编程思维为重要切入,自主研发以“全流程、全链条、全生态服务模式”为特色、覆盖专业编程思维支教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科技支教新公益体系,连续多年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有效、广泛地进入西部贫困山区长期开展“科技扶志扶智”志愿服务,关爱山区留守儿童思维教育和成长,为有梦的孩子插上翅膀,助力实现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
“大山里的孩子在编程——科技星火计划公益服务团”项目以编程思维为重要切入,利用团队成员专业所长,自主研发专业编程思维支教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有效、广泛地进入西部贫困山区,长期开展科技扶志扶智志愿服务,搭建青年编程科技支教的志愿服务新公益体系,助力实现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为云南双柏的孩子捐赠教具)
项目理念
项目认为,在AI时代,编程思维将成为山里孩子与城市孩子共同享有的“第二条起跑线”。编程思维也称计算思维,由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周以真教授提出,包括算法、分解、抽象、概括和调试五个基本要素,这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必备的思维技能。项目开展以来,团队以全流程、全链条、全生态的志愿支教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全国大学生志愿者与广泛的西部贫困地区的供需困境,为乡村编程教育打开一扇窗,助力实现教育乡村振兴。一方面,大山里的孩子掌握了编程思维,团队因地制宜,整理出了节课程教案,整合校友资源捐赠数千套教具器材,指导了云南双柏等地学生参加教育部白名单中的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赛事;另一方面,团队也形成获得30项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的知识产权。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团队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师资、课程、教材、教具、课堂、反馈等编程支教的难点问题,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特定需要,足迹遍及祖国余个山村,服务超过万名西部儿童。同时,“大山里的孩子在编程”计划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多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