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技能工匠马小光丝毫之间铸重器

丝毫之间铸重器

——记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数控铣工马小光

初春,走进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装备车间,一台数控铣床正在运行,随着显示屏上由字母、符号、数字组成的指令不断跳动,点孔、钻孔、铣平面……铣床上的工件奇妙地变成一件件精密零件。

“我从事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把设计图纸的要求变成现实零件的过程。其中,操作数控设备加工制造装甲车上复杂精密零部件的模具工装,是产品研制链条上重要的开端环节,也是综合难度最大的工作。”盯着操作面板的数控铣工马小光说。

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北方车辆集团,是我国装甲车研制、生产的重点骨干企业。在这里,马小光是公认的“大拿”。他的拿手绝活,就是会操作各种数控设备制作各种精密复杂模具,将精度控制在0.02毫米以下,最高可达5微米,大约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二分之一。

模具被誉为“工业之母”,是生产时用来成型物品的模子和工具。对模具来说,一丝一毫有多重要?“装甲车看上去雄壮威武,但是它的内部构造却精密而复杂。装甲车有很多零部件是由各种模具成型,模具质量决定着装备质量。细微差错或将导致零部件批量报废,影响重大,必须控制好过程和细节确保精度。”马小光说。

绝技均从磨砺出,“高精度”的背后凝结着极其艰辛的努力。

年,18岁的马小光技校毕业后到北方车辆集团工具液压分厂工作,成了一名石墨钳工。工厂里流传着吴运铎、倪志福等老一辈兵工人的故事,马小光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所感染,心里悄悄种下了锤炼匠心、技能报国的种子,下定决心早日成为一名技术一流的兵工人。他认真刻苦练习画线、锉削、打磨等基本功,用心琢磨各种加工设备的特性,迅速掌握了多种操作技能。

年,公司引进了第一台数控机床。由于大家不熟悉也不习惯编程操作,导致新机床一度遭受“冷遇”。年轻的马小光主动请缨要求操作:“新设备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我要试一试。”

学习过程异常艰辛。马小光拿着仅有的一本机床操作与编程说明书,不断揣摩机床编程指令。为了学习,他攒了半年的工资,买了一台“奔腾4”计算机,自学计算机绘图。“那时编程技术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缺乏资料,我就跑到图书大厦找参考书籍,结果在书架上只找到两本编程方法略显过时的参考书。买到后,我日夜翻看。”马小光回忆说。

一页页地学、一点点地试,马小光逐渐学会了各种编程代码用法,熟悉了机床的各种参数运用。

小试牛刀让他尝到甜头。一次,车间要加工石墨电极,按照传统加工方法,手工加工一套上下模电极需要15天左右。马小光编好程序用数控铣进行自动加工,两小时就完成了。看到数控加工的神奇效果,马小光更坚定了决心:一定要学好用好数控技术,引领车间加工技术革命。

砥砺前行,不断攀登。一次,车间要制作牵引钩模具,在加工前需要对零件进行三维曲面造型,那时马小光对软件曲面造型功能还不熟悉。“我白天一边操作机床工作一边想建模方法,晚上回家也是反复试,但过了两周模型还没画出来。”眼看工期要到了,马小光非常焦急。有天晚上睡觉做梦,似乎隐约梦见了造型方法,第二天上班赶紧试了一下,果然画出来了。“可能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段“先苦后甜”的故事他时常津津乐道。

胸怀强军报国理想,既重视技能技艺又重视理论学习,马小光不断努力,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复合型技术工人。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余项关键产品试制和攻关任务,取得工艺创新成果30项,获得国家专利20项,创造经济价值上千万元,在系列装甲装备研制生产和部队可靠耐用装备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他还开发出相关宏程序,解决了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特效焰火发射装置复合角度加工难题,让脚印、笑脸、五环等特效烟火成功点亮了北京的夜空。

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一路走来,马小光获得了诸多荣誉。面对光环,他依旧孜孜不倦地学习、前行。在他的办公室里,除了各类工艺图纸,还摆放着各种编程的书、最新出版的专业杂志。

“我们的装甲重器发展得快,加工设备更新得也快。不同的设备,操作系统、编程格式、工艺方法也不相同,必须不断学习。”这些年,马小光累计操作过数十几台不同型号的数控机床。他对机床有特殊的认识,“我常跟车间里的年轻人说,你要是学会了学精了,机床就全听你的,加工的零件会满足你的所有要求。要是不精通,你就得听机床的,产品就不受掌控。机床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哪里有不合适的都能感知到。”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与时俱进、追求卓越。这样的工匠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编辑:刘雅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