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完成了一项精彩的数据工程之后,接下来一件重要并且有意义的事情,便是将我们的工作与他人分享。
1.1为什么要做PPT
我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完成了一项不错的数据作品,编程技术、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除此之外,还应当掌握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演讲口才,能够将我们的工作简明扼要而又充满吸引力地分享给别人,讲清楚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亮点,获得他们的理解和认同。
在很多场景都会用到PPT展示我们的成果,试想一下:
·你做了很多数据工作,需要准备一份PPT并参加不久之后的答辩展示。
·答辩现场会有很多评委,如参加公司汇报时的领导、参加比赛时的评分人、参加融资时的投资人,甚至还会有许多围观群众,他们的目光都注视在你身上。
·时间非常有限,你只有10分钟可以演讲,超时直接停止。
那么,应该如何尽可能完整而恰当地展示我们的工作,抓住评委和观众的眼球并得到他们的积极认可?
1.2讲一个好的故事
PPT不应当只是工作量的堆积,而是应该有一个好的故事,循循善诱、逐步深入地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首先应当确实有充足而且丰富的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我们工作量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可供展示的成果,那么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只能显得十分空洞。
在做PPT时可以遵循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包括问题背景、问题痛点、应用场景、需求分析、理论核心、技术实现、商业价值、可行性分析等。
·问题背景:为故事提供一个背景,划清工作的边界。
·问题痛点: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工作,是什么痛点让我们的工作变得迫切而必不可少。
·应用场景:我们的工作在哪些场景可以派上用场,尽量考虑得丰富全面一些。
·需求分析:从用户的角度思考,分析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我们的工作能解决用户的哪些需求。
·理论基础:我们的工作不是盲目的,其背后应当有科学正确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技术实现:用常用而且合适的技术和工具,将理论上可行的内容实现为真实可见的成果。
·商业价值:当项目涉及落地时,应当能够持续产生稳定可观的商业价值。
·可行性分析:项目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据、经费、时间、成本、资源等条件都应当符合实际条件并且确实可行。
在涵盖了以上基本要素的前提下,还应当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可以是一种算法,一个模型,或者一件产品,将以上各部分内容都串联起来。这一核心应当不落俗套,避免大多数人凭第一直觉便能想到的内容,在创新的同时不能太过天马行空,应当基于实际、切实可行。所有的工作都为了实现这一核心而服务,避免漫无目的地堆积工作量,否则即使每部分都很精彩,整体仍然会给人一盘散沙的感觉。
1.用颜值加分
PPT具备了丰富的内涵之后,还需要搭配足够的颜值才能进一步锦上添花。如何设计和美化PPT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所达到的分享效果可能相差甚远。
对于PPT中的文字,应当尽量避免一些看起来很不舒服的字体,如比较尖锐或者带棱角的字体。相较之下,使用微软雅黑、苹果丽黑等字体会产生更加平滑、规整、和谐的感觉。
配色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环,PPT中的文字、背景、图形等内容都可以配置颜色,不同内容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也应当相辅相成、和谐自然。优秀的配色可以让PPT成为一件使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而失败的配色则会加大观众阅读的困难、严重影响阅读的体验。可以根据作品内容确定主题色系,并使用该色系的渐变色进行不同内容的配色,同时注意保持文字和背景颜色的对比差,从而使得文字清晰易辨认。
应当合理安排每页PPT上的内容,避免出现过多文字。使用PPT分享的核心在于演讲而不是阅读,观众的注意力应当更多地放在倾听演讲者上,如果屏幕上堆积了过多文字,势必会让人产生应接不暇、不知所云的感觉。因此,只需要在PPT上放一些提纲挈领、直击要点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即可,让观众一看便明白每页PPT讨论的重点,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去倾听演讲者所说的话。每页PPT可以根据文字相应地搭配一些图片或图标,使得页面内容更多丰富多样,进一步改善阅读体验。
最后,合理整齐的页面布局对PPT而言至关重要。确定了以上页面元素之后,需要对页面整体布局进行规划,然后将每个元素摆放至对应位置,注意保持适当的页面边距以及元素之间的边距,使得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元素之间合理对齐,给人浑然一体、整齐、自然的呈现效果。PPT的不同页面最好尝试不同的布局,增加一些变化和多样性,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种页面布局造成的单调和枯燥。
1.4总结
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对所需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全栈的概念很火,说明了我们确实需要从各个方面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技术、设计、逻辑、领导、创新等,同时又有一两个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就如同掌握Python的同时也了解其他多门语言一样。只有这样,我们在和他人合作时,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并划清每个人的边界,更高效地专注于自己的任务上。最后,永远保持一颗谦卑之心,做终身学习者,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尽管我们都希望成为优秀的全栈数据工程师,甚至成为涵盖数据、开发、设计、产品、运维等各个方面的大全栈,但毕竟术业有专攻,人的时间和精力也极为有限,与其孤身前行、艰苦尝试,不如找到优秀靠谱的伙伴一起合作,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往往能将事情做得更好,并且有利于更快地提升自己。
2.实战:有内容有颜值的分享在这一节中,小编简单分享一下一位大牛(后续以A某作为代称)参加过的几场比赛,从每场比赛的答辩PPT中展现其成长经历。
2.1SODA
第一个是年的SODA(ShanghaiOpenDataApps)大赛,即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大赛。A某的作品名称是“大型活动大规模人群的识别和疏散”,基于大赛提供的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开源数据,从宏观、微观、介观三个尺度识别大型活动大规模人群的聚集,并以一次具体的足球比赛为例进行疏散模型研究。当时觉得用黑色作为主题颜色会显得比较高端,PPT封面如图1所示。
图1大型活动大规模人群的识别和疏散
图2是作品的整体摘要,包括全集数据统计分析、多源数据多尺度行为分析、公交.0。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具备一定的页面布局意识,在组织PPT文字时主要也是使用一些关键词,但在字体、配色等内容上做得比较失败。黑色的背景,搭配乱七八糟、不明所以的各种颜色,让人晕头转向。
图2SODA作品项目摘要
图是作品的产品设计,提出了公交.0的概念并进行了阐述。虽然使用了一些布局、形状和线条,但页面上文字数量还是过多,只是将大段文字拆成了多个部分,而且文字颜色和背景色之间的区分度不高,容易给阅读造成困难。
图SODA作品产品设计
2.2公益云图
第二个是年天池举办的公益云图环境数据可视化大赛,希望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技术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A某的作品名称是“深度解读环境问题”,从理解、溯源、缓解、共创四个角度,分析了空气和水质的现状,研究了企业排放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探索了风雨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所起的积极作用,呼吁公众参与到共创环保的行动中来。由于作品的主题是环保,因此选择绿色作为主题颜色,PPT封面如图4所示。
图4深度解读环境问题
图5是作品的系统框架,包括数据治理、数据感知、数据表达、数据共创4个部分,搭配形状和图片,以网格状布局展示作品涉及的各方面内容。颜色使用渐变递进的色彩组合,字体选择了苹果丽黑,整体看起来更为舒适和谐。
图5公益云图作品系统框架
图6是作品的在线可视化,将可视化网页的全部内容拼接成背景图片,从而能够一目了然地概览全部在线可视化内容。不同作用的文字使用不同的配色分别突出,同时保持了文本居中、文字行距、文字之间空白等布局内容。
图6公益云图作品在线可视化
2.上海BOT
第三个是年的上海BOT大数据应用大赛,自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大赛。A某的作品名称是“DeepLaw专属深度法律顾问”,即专注于法律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共设定了5个应用场景:法院档案、律师智库、随便唠唠、法律咨询、专业问答,前两个分别面向法院和律师采集信息,后三个面向公众解决法律问题。这次尝试使用暖色系,因此选择红色作为主题颜色,PPT封面如图7所示,选了一张高大上的风景图作为背景。
图7DeepLaw专属深度法律顾问
图8是作品的理论框架,包括数据层、理解层、模型层、应用层4个部分,同样是结合使用文字、图片、形状,不过尝试了新的页面布局。依旧使用渐变色彩组合和苹果丽黑字体,整体看起来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图8上海BOT作品理论框架
图9是作品的技术流程,用简明扼要的关键词概括了作品中涉及的各方面技术,具体解释和细节展开则通过演讲进行阐述。每项技术上标注的形状指明了技术所属类别,标注的数字则说明了技术应用场景,综合考虑了布局、形状、颜色、图标等多项元素,使得页面整体看起来清爽简洁而且内容充实。
图9上海BOT作品技术流程
2.4总结
参加比赛可以很好地考验和提升自我能力。学得再多,不如动手一战,将自己掌握的各方面技术,在时间限制和比赛压力等条件作用下,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丰富出色的作品,并在决赛路演现场展示自我、斩获荣誉。一方面积累个人经历、沉淀个人影响力,另一方面激励自己不断学习、追求实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