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机器人要来了马斯克和雷军靠谱吗

初期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13.html

最近,人形机器人再一次成为了舆论焦点。

8月11日,小米发布人形机器人“铁大”(CyberOne)。根据官方资料,这个高1.77米,体重52公斤的机器人,拥有21个自由度,可识别6类45种人类语义情绪,成本在60万元-70万元之间,目前尚无法量产。

在此之前,特斯拉CEO(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已经宣布,将在9月30日发布“特斯拉今年最重要的产品”——人形机器人原型机“擎天柱”(Optimus),并表示未来它将用于替代人类,从事重复性高、单调枯燥的危险工作。

受两大科技公司消息影响,人形机器人概念迅速爆热。

自今年6月,擎天柱命名公布至今,A股市场的机器人指数(Wind,万得)已经上涨超过30%,有的公司股价甚至上涨超过%。

甚至有人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引领人工智能场景的下一波浪潮,带来万亿级别的市场新蓝海。

根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到年全球约4亿人的岗位,将被自动化机器机器人取代。其中,人形机器人也必将成为一个万亿级的新市场。

然而,擎天柱和铁大真的能为我们撑起这个想象的未来吗?

首先,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这不是人类第一次追逐人形机器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从几千年前,《列子·汤问》里的偃师传说,到15世纪末,达·芬奇用风车和水力驱动“机器武士”的设计草图;

从年,美国西屋公司可以接听电话、回答问题的“Televox”,到日本本田公司历经7代发展,刚刚于今年上半年退役的“ASIMO”……

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时代,我们都没有停止过研制“人形机器人”的梦想与尝试。

而每一次的重大技术革命,也都带动了人形机器人的新一轮发展。

尤其是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突破,已经在最近几年,带来了机器人产业的又一次爆发。

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案例,则是波士顿的“Atlas”。

年,“Atlas”初代机亮相时,受到最严峻的考验,只是在碎石堆上行走,以及用“金鸡独立”姿态承受摆球撞击;

而到年,它已经能够在研究团队没有对行动进行提前规划的情况下,只根据一张地图和自己的环境感知,便顺利完成很多普通人都完成不了的流畅跑酷。

而且,在人工智能和硬件技术的迅猛突破带动下,机器人的产业和市场也已经走向空前繁荣。

在刚刚过去的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以32.2%的年增长率,创造了年以来的增长率峰值,销售额达到亿美元。

而在中国,服务机器人企业的数量,更是在短短一年内暴涨了78.92%,达到10.5万家;服务机器人赛道融资也达到了起,融资金额总计超过亿人民币。

不过,时至今日,“人形机器人”依然离我们绝大多数人非常遥远。

核心原因在于,作为机器人的最高级形态,人形机器人普遍需要在开放的、不确定的环境中与人类进行交互,而且需要步态行走,需要更高的环境感知、运动控制、人机交互能力,对技术成熟度的要求更高。

与之相比,工业机器人面对的环境更简单,工作更集中,对精确性的要求远高于应变要求,所以应用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

尤其是在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还达不到真正的“通用智能”,机器人的硬件能力也还没有达到临界点,所以越是需求明确、场景垂直的机器人,越容易完成从实验室向商业化的关键跃迁。

与之相对应的是,即使是在姿态控制、动作预判算法、动力输出等领域,已经处于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前列的波士顿动力,依然因为商业化艰难,在短短7年内连换3任东家,而且每一次的卖身价都大幅缩水。

那么,新入局的马斯克和雷军,能否带来新的改变?

从长期来看,由于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过程中,有大量的人机交互、环境感知和工程机械等技术,可以在机器人身上得到复用,所以业界对特斯拉的入局,普遍抱有期待。

但就短期而言,无论擎天柱还是铁大,显然都还面临巨大挑战。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依照汉纳范人体力学模型,人的全身一共有76个自由度。而人形双足机器人的身形步态和动姿,如果要达到人类的及格水准,自由度数量至少要达到人的80%,即超过60个。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要替代人类工作,也需要在力量方面达到标准。以一位1.8米高,体重75公斤的运动员为例,其单腿扭矩可达到Nm,全身总扭矩能达到Nm。

而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信息,擎天柱预计只有40个自由度。

而铁大的自由度只有21个,机械模组的最大扭矩更是只有Nm。

所以我们看到,在发布会上,走向雷军的不到6米距离,铁大走了四五十步,花了近20秒时间。

而在性价比上,铁大已经明确不会量产——即使量产,60~70万人民币的高昂价格,也注定无法走入千家万户。

擎天柱虽然还没有公布价格,但根据此前预计的可能价格20美元(约合16万人民币),也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担的。

尽管如此,两大科技公司——尤其是特斯拉的发力,依然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向标:

我们已经越来越临近,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走向市场的商业化拐点。

更重要的是,“网红效应”下,未来几年,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都将获得资本和公众的更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