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和论坛现场(央广网发主办方供图)
央广网上海8月10日消息(记者周洪)8月9日,第二届ICode人工智能和科教创新论坛暨普陀区科技节预热活动在上海举办,ICode第二届国际青少年编程比赛中国区决赛也在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同步举行。本次中国区决赛由ICode组委会主办,上海市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中以(上海)创新园支持,立乐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托马斯实验学校共同承办。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ICode通过举办国际性比赛,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青少年编程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免费学习编程。
比赛和论坛现场(央广网发主办方供图)
在ICode第二届国际青少年编程比赛中国区决赛中,从3万多选手中晋级的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激烈角逐,他们不仅展示了优秀的编程能力,也让许多人看到了他们对编程的热爱和坚持。来自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女生刘思然,在比赛中获得了金奖,名列高级组第二。她告诉记者,学习编程最主要是自己有兴趣。“我从小就对编程有兴趣,学编程也当做一种娱乐,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刘思然的母亲也很支持孩子学习编程,“编程让她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都有了提高,让她变得更加自信。”
比赛和论坛现场(央广网发主办方供图)
努力为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提供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让孩子们为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生活、就业和能力的准备,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命题。浦东未来科技学校执行校长张雪飞介绍,“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把编程课作为常规课,尝试让学生在学校里面的一些具体问题用编程的方法去解决。这样的效果会更好。科技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提供更多的科技教育,让学生能够站在世界的角度理解,学习和运用科技。”立乐教育是全球首家由以色列人和中国人在中国联合创办的教育机构,由AmiDror和田会军先生联合创立。致力于为6-18岁的孩子提供具创新的编程教育。吴炯作为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与有37年编程经验的老程序员,分享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与编程的故事。
比赛和论坛现场(央广网发主办方供图)
本次中国区决赛,设有金银铜奖以及ICode荣誉证书,每一位晋级到决赛的选手都会获得组委会相应的奖励,这不仅极大的增强了选手前进的勇气,也给予了选手鼓励与肯定。
据悉,年普陀区科技节系列活动于年8月开展,围绕“智汇普陀、转型蝶变”主题,以“1+6+1”版块,即1个启动仪式+惠民、科创、青少年、节能、街镇、联动等6大核心版块+1个线上科技节,串联起全区科技节系列活动,全面展示普陀科技创新成就和科技战疫成效,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营造普陀科创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