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YOCSEF合肥日前成功举办“编程教育何时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才是恰当的时机”论坛。
近日,教育部在给全国政协委员的答复函中称,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已制定相关专门文件推动和规范编程教育发展,培养能够实施编程教育相关师资,将包括编程教育在内的信息技术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
面对“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家长们喜忧参半。一部分家长认为中小学课程本就非常紧张,担心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很难给孩子进行辅导;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编程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国家未来打造创新之国意义重大。
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是大势所趋,那么,究竟何时纳入、怎么纳入基础教育才更合适呢?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六安路小学、合肥第四十五中学、合肥第八中学等学术界、企业界三十多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本次论坛,共同探讨了中小学编程教育相关问题。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郭玉堂院长作为开场嘉宾,介绍了合肥师范学院历史、发展现状、教学成就等,重点强调了计算机科学的教育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政策,从青少年抓起,加强计算机科学基础教育。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郭玉堂
CCFYOCSEF合肥候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何向南教授从YOCSEF文化、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给大家作了分享,同时介绍了YOCSEF合肥年度工作计划及十周年系列活动安排。
CCFYOCSEF合肥候任主席何向南
嘉宾分享观点鲜明
在论坛的引导发言阶段,来自合肥六安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曹皓、合肥四十五中信息学图灵社创办人及指导老师张金苗、合肥八中科创中心主任金鑫、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汤进四位嘉宾分别做了主题分享。
曹皓:小学生是否应该学习编程?
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曹老师在小学生编程学习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论坛上,她从小学生学习编程的语言种类、学好信息学编程竞赛具备的条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等方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实际教学中不同孩子学习编程的故事,谈到学生的天赋与努力、教师的指导与配合、家长的监督与支持三方配合的重要性,从怎么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的角度,曹老师特别强调了尽早发现孩子是否有相关特长进而因材施教很重要。
合肥六安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曹皓
张金苗:中小学编程教育的源点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张老师首先从强基计划讲起,阐明了计算机科学在学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进入基础学科的可能性。接着,张老师从中小学生学习编程的作用、学什么、怎么学层层递进,进行阐述。同时,张老师强调中小学编程教育是大势所趋,但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
合肥四十五中学信息学图灵社创办人及指导教师张金苗(左)
金鑫:新时代下高中生编程素养的培养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金老师首先从国家政策的解读、学校基础教育的要求,讲述了中学生学习编程的意义。接着,金老师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阐述了学习编程的几大误区。最后,金老师说到高中生编程素养的培养、强基计划下的信息学竞赛,提出高中生编程适合学有余力的同学,需要坚强的学习毅力、良好的学习环境、健全的课程体系、完善的生涯规划和较好的学校政策等等。
合肥第八中学科创中心主任金鑫(右)
汤进:编程教育乱象治理是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前提
来自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汤教授一直关心中小学编程教育。首先,汤教授分析了目前中小学编程的现状,并提出“编程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真的准备好了吗”问题,从培训机构、家长、学校、学生各方面进行发问。接着,汤教授指出了NGO的差异带来比赛的良莠不齐,并表示中小学编程教育问题一直是YOCSEF合肥讨论的一个重要题材,愿意为此发展做出努力。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汤进
论坛为分享嘉宾颁感谢牌
思辨环节讨论激烈
在论坛的思辨环节,与会人员主要围绕“如何权衡编程教育与其他课程的冲突?”、“如果不能获奖,学编程还有必要吗?”、“如何设计编程教育课程,才能更适应于中小学学生学习,与基础教育如何有机融合?”、“编程教育师资力量是否足够?如何培养一线教师?”四个议题展开讨论。
合肥师范学院谢飞教授认为,中小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课程多,权衡是很有必要的,重点根据学生心理和学习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稳步推进,不能拔苗助长。目前少儿编程课程尚在探讨阶段,没有形成共识,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相关的讨论和争论也很多,应该通过政府教育部门统筹协调。
合肥师范学院沈琛认为,孩子感兴趣是最重要的,现阶段小学阶段孩子娱乐时间充足,小学生课外时间多,课后作业少,课外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所以冲突不大,而且能坚持学下来的孩子都是学有余力的,自然不会相互干扰学习。张琛同时说到,对于孩子学习编程,如果能获奖最好,不能的话学习编程应该作为能力的培养,总是有收获的。
安徽大学汤进建议,加强计算机师范专业的教育,培养出既有扎实计算机技能基础,同时又精通教育学的专门人才,改变目前懂技术的不懂教育,懂教育的不懂技术的人才缺乏困境。合肥师范学院可以在此发展学校特色,凝练学科方向。对于师范类计算机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应该看到中小学编程教育这一发展趋势,积极稳步推进。此外,编程课程不应该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而是融入到现有信息等课程中去。
合肥四十五中学张金苗则认为,从在初中阶段进行信息学教育的经历出发,学习编程会促进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形成,其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思维,思维训练才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本质目标,通过编程学习训练思维也贴合了这种目标。
合肥第八中学金鑫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对于编程教育与其他课程的冲突,学校应该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可以结合目前全国不少中学开始推行的走班制。此外,目前一些中学为了进行准备相关奥赛是采用部分停课的方式来集中培训提高,这种方式对于部分尖子生和竞赛生尚可,如果推广到更多学生不太可取。
来自企业代表合肥云畅吴昊认为,如果孩子能坚持,获奖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孩子不感兴趣,继续学习编程是没有意义的。
合肥师范学院17级科班长曹博伦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还是一名学生,但是他已经有带编程课程的经验,他认为:编程教育与其他课程冲突不存在,关键要做好家长引导,找出孩子兴趣点。对于培训机构而言,要做好课程设计。
思辨环节讨论热烈
此外,还有其他来自高校、企业界的人士也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家积极发言,现场各类精彩观点层出不穷、干货满满,历时3个多小时。最后,谢飞对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中小学编程教育进入基础学科指日可待,首要工作在于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师范类高校将在这方面努力。通过此次论坛,大家对中小学编程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论坛对中小学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会嘉宾
编辑:戴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