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8月8日讯(记者柯称通讯员董缀文)“他是数学还是信息技术老师?”“这次听他的课又长见识了。”“这个班的孩子太幸福了,数学课可以这么好玩。”肖阳早已习惯了被其他老师“围观”和评论——在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小学,他是出了名的擅长跨界,总能想出办法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记者今天获悉,暑假这些天,他正在带队开展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基于steam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协同教学模式研究》,将他的经验系统化,共享给更多老师。
41岁的肖阳,本职工作是数学老师,因为早年也带着教计算机课,他也成了一个“技术男”,业余时间通过报培训班、上网自学等方式,掌握了编程技术。他学这些并不是为了自己玩,而是带着学生们“玩”。
在肖阳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课里,小游戏“变一变”让孩子们每次都可以随机得到一个不同的长方形,长和宽的数值可以被随意改变,以此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而在“小小设计师”游戏里,学生可以任意改变三个集合圈的大小并移动它们的位置进行组合,以此呈现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这些游戏都设计了闯关条件,只有过关才能继续学习。
“爱玩、喜欢挑战是儿童的天性。我就考虑,能不能让课堂也充满好玩的挑战,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肖阳说,他结合小学课本内容,设计了几十种“智慧闯关”游戏。孩子们“玩”得劲头很足,可他们并不知道,肖老师每设计一个游戏都要花掉半个月的课余时间。
每节课都能玩游戏也不现实,更多时候,肖阳把“互联网+”运用到教学中,他的课很少需要对着书本,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写画画。比如《认识年、月、日》这一课,以往老师们会找来一些旧年历让孩子们观察闰年变化的规律。肖阳则通过网络下载了多年的相关数据给学生分析,让他们早早接触了大数据分析的概念。
肖阳还自主研发了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实时追踪每个孩子的学习任务完成进度,并能在课后统计整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用时情况。他争取到项目支持,给三年级他带的班每个孩子发了一台平板电脑,用于回家后的学习。
肖阳在上展示课
信息化教学技术飞速发展,肖阳一直努力地学习着,思考着,进步着,也收获着。近几年,他先后取得了数学学科竞赛市、区一等奖,承接了近20场各级展示课和报告交流活动,更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竞赛中分别荣获录像课、现场上课和立体说课三个全国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