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医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治愈许多以前治不好的疾病,比如器官衰竭、心脏病等。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了一项新的技术,那就是器官移植。
我们对器官移植手术并不陌生,甚至许多人还签订了死后遗体捐赠协议,但是对于器官移植的具体情况我们却是不甚了解,那么为什么移植手术这么难进行呢?人类在器官移植这方面都进行了哪些尝试呢?我们接下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说。
器官移植手术室内正在进行移植手术移植手术艰难的原因
根据相关统计数字,我国每年都有将近30万人等待着进行移植手术,但是移植手术并不是那么好进行的。
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器官才行,每年能进行移植手术的才仅仅1万人,许多人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合适的供体来进行手术而遗憾去世,这无疑增加了难度。现如今现在我国的器官移植的供需比例大概是1:30。
虽然有很多人愿意捐献器官,但仍然无法满足病患所需年美国也发布了一系列数据,称大约有11万左右的病人在等候移植手术,而在年,这一年只有三万多人成功接受了器官移植手术,与此同时,每天大约会去世22个没有及时找到合适移植器官的病人。
医院里现在有可供使用的器官,病人就可以进行移植手术的,首先要进行配型检测,同时要求器官提供者和病人是相同血型。
手术ing血型相同很简单,世界上那么多人,血型只不过几种,很大概率能找到同血型的,然而病人还要与被移植器官进行白细胞抗原、群体反应性抗体、淋巴细胞毒实验的吻合度检测。
就单说群体反应性抗体,它是反应病人对要供体器官的敏感程度,只有在10%以下才能进行手术移植,如果数值是在10%-50%,那么就要谨慎考虑是否要进行手术了,因为有很高的概率手术会失败,高于50%那就更不可能进行器官移植了。
医生正在确定资料淋巴细胞毒试验是指利用病人的血清和供体的淋巴细胞进行的实验,看淋巴细胞的死亡率,同样的,只能在10%以下进行移植手术。
其实无论是群体反应性抗体还是淋巴细胞毒实验,虽然它们的条件很苛刻,然而还是有些幸运儿能被好运砸中的。
淋巴细胞相比之下白细胞抗原才是最难匹配成功的。
举个例子就明白为什么白细胞抗原难以匹配成功,根据医学相关研究证明,只有同卵双胞胎的HLA才是一样的。
可以说除了这个例外,其他人之间的HLA都不一样,就好像要分别在不同的树木之间找到相似度很高的两片叶子一样,难如登天。一般情况下,两个人之间的HLA匹配度能有一半就已经是天降鸿运了。
白细胞动画形象异体移植
想要进行移植手术,那么可以进行移植的器官必不可少,必须在人体死亡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取出来。注意,就算储存条件再好,也会影响器官的使用寿命。因此一般情况下,都是取出来直接使用,能有多快就有多快,这无疑是难上加难。
但这时就有个问题,一个人正好去世,他的器官处于健康状态,符合捐赠的标准,他又正好愿意捐赠器官,最后又正好有人需要进行相对应的器官移植手术,然后病人对供体的匹配度还正好符合条件,这个概率实在太低了。
手术室中的医生正在工作最后,就算是以上条件全都符合了,成功进行了移植手术,术后还会出现排异反应,排异反应的大小跟器官匹配度息息相关,可以说,术后能不能活下来也是要看运气的。
正是由于移植手术进行条件的苛刻,所以每年许多病人只能遗憾去世,面对着这种情况,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另辟蹊径,想出来了一个法子,既然寻找合适的人类供体很困难,为什么不找动物的呢?
即便成功移植了心脏,也可能面临术后排斥问题相关领域将动物器官移植到人类身上的这一行为称为异体移植,历史上最出名的异体移植例子莫过于年美国进行的一场手术了。
那一年,美国境内出现了一个名叫史蒂芬妮·菲洛的女孩,不幸的是,这个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她的左心发育不完全,只有几周的生命,而当时一个名叫李贝利的科学家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实验,于是便联系到了女孩的父母,经过几番沟通后,一场震惊世界的手术开始了。
移植狒狒心脏的女孩的有关报道因为狒狒是人类的近亲,心脏与人类的也极为相似,因此李贝利就选择了将狒狒心脏作为供体。这场手术进行了4个小时左右,最后成功完成了手术,将狒狒的心脏放在了史蒂芬妮的身体里,然而在短短的21天后,女孩就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由于过量使用抑制排异反应的药物,最后女孩死于肾脏衰竭。
这场惊天大手术最后遗憾失败,然而却在医学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也给其他的科学家留下了珍贵的信息资料。
心脏移植动画作品因为在之前也曾进行过相关的异体移植手术,都以失败告终,只不过这次的案例在病人的存活时间上迈出了极大一步。
在年,法国的一个医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异体移植手术,他将兔子的肾移植到了一个孩子体内,不过半个月的时间,男孩就去世了,宣告了手术的失败。
并且我国近代也有人进行过异体移植手术,他就是康有为,一个外国医生将猴子的睾丸移植到了他的体内,结果也死于排异反应,一代名人就此成为云烟。
人类历史上进行的器官移植手术留影基因编辑技术
那么异体移植真的就只是痴人说梦吗?其实也不尽然,事实上科学家已经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去除了猪细胞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基因编辑技术也叫作基因组编辑或者基因组工程,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基因进行定点处理,修补DNA片段上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基因。
现如今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兴起猪是科学家所认定的最理想的异体器官供应源,但是猪的细胞里却含有一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这种病毒虽然不会对猪产生什么危险,但是到了人的体内就不一定了,目前的主要应用方向是植物和动物的DNA分析。
由于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尚未成熟,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在对基因片段进行处理时常常会发生意外,比如出现基因突变等问题。
猪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异体器官供应源目前主要成就是农产品质量的改良,比如转基因大豆等,在年也成功制造出了一种转基因爬行动物——白化蜥蜴,实现了动物基因编程上的重大突破。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在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去除了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基因,并且还成功植入了人类9个基因,这无疑是一个大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于猪细胞的研究可以取得更多更大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由此产生的问题,那就是伦理道德问题。
猪与人的异体移植构想在美国等许多国家,每年动物环保人士都会跟相关的科研团队进行旷日持久的骂战,在他们看来,以实验的方式伤害动物是不被允许,是不道德的,更是丧心病狂的,他们拒绝拿动物进行实验。
还不仅仅如此,在面对移植动物器官时,许多人并不能接受,十分抵触。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或许某一天,我们可以对这些问题有更好的回答和解决。
在异体移植的研究领域,我们尚有更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基因编辑技术,还是伦理道德问题,都任重而道远。
在异体移植方面我们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也应该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定然会造福人类,让更多需要活下去的人们健健康康地走在路上,开开心心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