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里的导览机器人
在去年的《大师窖藏——齐白石特展》中,展览方运用了“AI机器人”、“智能导览”并配合“网上展厅”多方位展现大师作品,令观者眼前一亮。在科学领域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被逐渐应用到各种展览与艺术家创作当中,如AR(扩增实景)与VR(虚拟映像)技术、感官交互与全息投影等。那么,科技的融入为艺术创作和艺术展示带来了哪些益处?如何平衡其与传统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全息艺术作品
爱“搞科研”的艺术家
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再到视觉革新,艺术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比如,从远古时期的石质到我国元朝画纸的普及再到油画等颜料的发明,工具的发展丰富了艺术家作品的表现力。但在当代语境下,传统绘画因为载体的相对局限,不能极大满足当代艺术家的创作需要,这得以使科技成为补足创作的媒介。从PhotoShop、CorelPainte、3DHolographic的软件应用,再到声光电、视听等技术方式的融入,科技早已渗入艺术领域,为之注入了新鲜血液。著名艺评人沃德在其著作《观赏之道》中曾阐述:视觉一词包涵传达之意,艺术的传达又反补视觉之感,多元素的融入更能触发视觉体验。如何使创作更震撼、更直观的表现,是每个视觉艺术家为之兴奋的事情。
.zip未来的狂想
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zip未来的狂想”一展中,9位艺术家的作品沉浸式的在空间内循环展示,利用光影与音频的变化,呈现出魔幻般的艺术景象。艺术家根据展厅的投影环境而布控不同的映像设备,通过Processing编程、VR等技术的配合,全方位、多层次的表达艺术理念,另观展者震撼不已。
欧洲是新媒体艺术活跃的地域之一,其代表艺术家Vincent多使用数字图像进行艺术交互,注重作品的概念性表达,风格随意又不失理性。在作品《流淌》中,其运用大型“流水”装置,配合AI智能系统,使主体因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达到作品与观者交互的创作目的。
EricPrydz的全息音乐现场
其实当代艺术家的拳脚不止伸展在固定空间内,在百大音乐人EricPrydz的全息音乐现场,光影艺术家Ansel配合其techno曲风,运用3D全息投像、灯光智能补助,设计了极具当代概念的影像作品,让乐迷们在炸裂的节奏与震撼的视觉风暴里摆动。
EricPrydz的全息音乐现场
在这些“黑科技”的帮助下,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得以自如诠释,当代艺术步入多元化发展,并进入了一个全新视觉阶段。
展览+“黑科技”=∞
在传统形式的展览中,除作品本身带来的视觉感受外,感官形式相对单一。而科技的引入使得展览形式更具多样化、视觉更具空间感、观展更具便捷性。
许钦松与小观众们观看作品影像
许钦松展览现场
去年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的“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中,安静的山水画利用3D影像技术得以灵动起来,“画”中云海翻滚,山川巍峨,并配合立体音效,使作品之境更直观的表达。站在如此大篇幅的“画”前,犹如置身于苍茫云雾中,震撼心神!
清明上河图3.0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清明上河图3.0》作品中,展览方利用动画与投影技术还原了画中北宋汴京的繁忙景象,桥上人群窜动、老汉把酒作乐、孩童檐下玩耍、商贩高声吆喝等,八百多个人物、三十多栋亭台楼阁宛在目前,真实展现了汴河两岸繁华之景。
除作品的视觉应用外,科技的创新也带来了观展的便捷。比如智能导读、AI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