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媒体融合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迄今已近半个世纪,历经了从相加走向相融的过程,如今其深度融合全面展现在全媒体技术、媒体所有权、组织结构、采访技巧、新闻叙事等方面。
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式
纵观国外媒体融合的历程,其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第一,媒体组织机构的深度融合。媒体组织机构深度融合是指一家媒体集团旗下的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子媒体整合后,原平台组织机构各自为阵的格局被打破,人员职责与组织机构功能进行全新匹配。国外媒体组织机构的融合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探索,才逐渐走向深度融合。21世纪初是国外媒体融合转型的起步阶段。最早的组织机构融合表现为编辑部物理空间融合。美国新闻界公认的媒介融合试验比较成功的典范是美国媒介综合集团(MediaGeneral)。年,该集团投资万美元在美国坦帕市建造了一座大厦作为新设立的组织机构“坦帕新闻中心”(Tampa’sNewsCenter)办公大楼,随后将旗下的《坦帕论坛报》、网站TampaBayOnline、电视台WFLA-TV的编辑部门都整合到了这栋大楼。三家子媒体的编辑部只是合作关系,彼此的编辑决定权依然是独立、自由的。年,国外媒体组织机构融合进入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通过更换多媒体采编系统平台,以内容生产流程革新促进组织机构物理空间再造。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推出了自己研发的一套全媒体内容采编系统“蜘蛛网编辑室”,打破了传统编辑室的物理格局。英国广播公司(BBC)还创建了“座位交错式”办公格局。从年开始,国外媒体组织机构融合进入深度革新阶段,真正实现了组织机构从“物理融合”到“化学融合”的转变。年,德国明镜出版公司将《明镜》周刊与“明镜在线”网站的编辑部门进行合并,聘任了德新社原总编辑沃尔夫冈·比希纳担任两个媒体的共同总编辑。同时期,英国BBC也着手加速匹配业务流程,以内容产品为导向,进行彻底而统一的组织改革,取消频道制,代之以内容和用户导向的部门制。
第二,媒体信息采集的深度融合。媒体信息采集的深度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媒体人员是否具备融合信息采集管理或写作的基本能力;二是在信息生产过程中,各岗位能否各司其职、协同合作,使信息深度融合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媒体融合早期实验阶段,少数在媒体数字化转型时期就拥有多媒体技术的采编人员率先参与到信息采集融合事务中,当时信息采集融合一般集中在某个部门。年,“坦帕新闻中心”从事信息采集融合的主要是各子媒体的“多媒体编辑”或执行编辑,那些具备初级信息融合管理和写作能力的人,每天都出席各种媒体的编辑会,不断探寻媒体间融合报道的机会和融合报道的形式。年后,国外媒体信息采集的深度融合得以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大力引进信息采集技术人员和培训在岗的采编人员两大举措。年,英国《金融时报》编辑部要求采编人员集体向全媒体转型,同时还将视觉设计人员、编程技术人员、数据新闻记者等,融入各个原有采编团队,报纸很快实现了多媒体信息采集融合,两年后便取消了“深夜作业模式”。随后,背包记者(Backpack)、鸭嘴兽(Platypus)、检察员装置(InspectorGadget)等新岗位的出现,成为了媒体信息采集深度融合的助推器。还有新闻培训专家为新闻信息多媒体融合设计了诸多工作岗位,如新闻流程经理、故事构建者、新闻资源收集者、拥有多种技术的记者。
第三,媒体叙事形式与内容深度融合。媒体融合后,同一个故事用文字、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传播符号呈现出的叙事文本出现在同一平台成为可能,将这些叙事文本整合成完整的故事定向传播也成为可能。因此,媒体叙事形式与内容深度融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媒体叙事形式与内容深度融合不仅指单一叙事文本中形式与内容契合,还包括多种叙事文本间的形式与内容高度契合,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完整故事。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融合故事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媒体深度融合成功的检验标准。
融合成效及不足
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外媒体深度融合的成效逐渐显现。《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新闻周刊》等传统媒体的线性采编组织形式已被全面打破,技术与内容部门已实现深度融合,新媒体平台如美国Buzzfeed的诞生,更是带着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基因,更重要的是深度融合后媒体传播的广度、力度、深度大大提升,鲜活性、即时性、长效性切实增强。年2月19日,16名滑雪爱好者在美国史蒂文斯·帕斯滑雪场遭遇雪崩丧生,《纽约时报》网站体育频道记者约翰·布兰奇以此制作的《雪崩》融合作品免费上线一周内,获得了万次点击量和万访客,其中有近1/3是第一次访问《纽约时报》,该作品一举获得了年普利策特稿写作奖。如今,《纽约时报》等媒体已经实现了融合信息产品全天候常态化。
国外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经验。一是实现了以融媒体采编系统为基础的网状式组织架构建设。二是系统创新了以融合信息产品为核心的“一次采集、数次创作、多次分发”的采编全流程,实现了前期信息原创与后期技术制作的高效衔接,极大地降低了融合信息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沟通成本。三是以市场信息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快速培养了大量全媒体内容制作团队,鼓励互动式图形、虚拟现实等叙事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创新。
当然,由于国外媒体深度融合主要以市场规则为核心导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媒体组织架构建设受技术驱动市场思维影响,削弱了传统媒体组织架构中的信息把关部门,使得新闻真实性与权威性大打折扣。在生产流程中强化数字技术智能算法运用,忽略了内容价值观审查的特殊性。媒体正在从“内容+渠道”转型到入口平台,媒体的内容和形态边界都在逐步消失,媒体的监督功能可能也将消失殆尽。因此,国外媒体在媒体融合中要注意避免逐渐忽视媒体的社会价值。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薇江春风
欢迎